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萬聖派對 I & J:Scary Concert

你都怎麼過萬聖節?除了參加變裝派對、和朋友一起搞怪、陪小朋友要糖果或是什麼都不做之外,在音樂廳參與一場另類音樂會,其實是不錯的選擇。而來自古典音樂界「瘋」靡全球的搞笑兩人組「I & J」阿雷西‧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 1973-)與朱鉉基(Richard Hyung-Ki Joo),今年就是選在萬聖節當天與次日連續兩天,和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y Orchestra NSO)」一起合作,帶給樂迷難忘的萬聖節派對,而且只要你敢秀,兩廳院還鼓勵你、歡迎你變裝來聽音樂會呢。

開演時間一到,只見NSO團員們陸續走出來,而觀眾們全都看呆了也笑翻了,因為你有看過身穿全套薑餅人服裝的管樂手、拿大提琴的蜘蛛人與不拿手術刀而是拉小提琴的醫師樂手嗎?此外,小丸子、美少女戰士、甄環、貞子、瑪莉歐、哈利波特、冰雪奇緣中的艾爾莎公主、驚聲尖叫裏的骷髏黑衣人、埃及豔后、西部牛仔、華航空姐、南瓜人、肚皮舞孃、和服與韓服全部出籠,所有的 Cosplay 一起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來為你演出,而樂團首席還是貓王呢,這樣的舞台怎能不讓人瘋狂,也沒有人不想拿出自己的手機紀錄來這一刻,因為這的確是一場貨真價實的變裝Party,也因此這場音樂會是允許觀眾拍照的。


這幾年已經在台灣聽過「I & J」的兩場音樂會,所以基本上他們在 YouTube上的幾個經典橋段,在之前的音樂會中都有演出,所以非常希望此次他們會帶來一些全新的作品,果其不然這場萬聖節音樂派對符合了我的期待,上半場節目首先表演由紐約愛樂(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委託伊古德斯曼&朱合寫的《手機鈴聲交響詩(Ring In The Classics)》,這是以幾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大廠經典鈴聲與古典樂所交織而成。而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的《骷髏之舞(Danse Macabre)》則是將舞台燈關掉,由小提琴家伊古德斯曼邊演奏、邊來回在舞台四週走動,最後甚至走到了管風琴旁,再消失眾人眼前。至於由朱擔任鋼琴主奏的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Piano Concerto, No.2 , Mvt.2)》則是正經地、浪漫地詮釋,也是全場唯一沒有改編與搞笑的作品。

皆下來是伊古德斯曼所改編的《冬季波卡(Winter Polka)》、《惡魔的探戈(Tango del Diabolo)》、《節慶波卡(Celebration Polka)》與《女「舞」神的飛行(Ride of  The OyVeykiries)》,這些皆是將一些節奏歡愉、為一般人所熟悉的古典音樂旋律加以改編,當然,讓聽眾聽懂、然後開心地笑是最高原則。

小提琴家伊古德斯曼出生於列寧格勒(Leningrad),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音樂比賽,於就讀英國曼紐因音樂學院(Yehudi Menuhin School)期間,讀完蕭伯納(Bernhard Shaw)、王爾德(Oscar Wilde)與契訶夫(Anton Chekhov)的戲劇全集,之後在維也納音樂院(Vienna Conservatoire)深造。而韓裔鋼琴家朱據說小時候便顯露對音樂的熱愛,曾流連唱片行數小時不想回家,而於曼紐因音樂學院求學時,因為是個怪咖,所以沒有老師想教他,也沒有同學想與他同組,但這些痛苦的經驗,也讓他發展出他稱之為「空手道鋼琴(Karate Piano)」的全新演奏方式。伊古德斯曼與朱兩人於曼紐因音樂學院相識,由原本互看不順眼,但最後惺惺相惜共組「I & J」二人組,向全世界推廣另類的古典音樂演出與聆賞方式。

下半場音樂會由伊古德斯曼&朱合寫的《炸豬排配薯條(Schnittzel and Fries)》率先登場,之後陸續演出伊古德斯曼的《帕蘭卡(La Palance)》與《巔峰時間(Rush Hour)》、朱所寫的《你只必須笑(You Just Have to Laugh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寫給鋼琴與管絃樂團)、伊古德斯曼的《恐怖電影(Horror Movie)》以及改編自特歐多拉斯特/哈察都量/赫基達克斯/卡拉斯/范吉利斯(Mikis Theodorakis/Aram Chatschaturjan/Monos Hadjidakis/Anton Karas/ Vangelis)等多位作曲家的作品,並由伊古德斯曼&朱改編的《怪人左巴(Zorba the Geek)》等多首音樂。

音樂會後的合影 (照片來源:NSO臉書)

由於伊古德斯曼&朱本身就是優秀的喜劇表演者,他們擁有不需要刻意、多餘的肢體動作,就能掌握舞台氣氛與聽眾心理的天賦,所以演出自然易懂、一氣呵成,讓現場觀眾無論是大小朋友皆完全沉浸在他們所建構的音樂世界中,那是輕鬆無負擔的聆賞經驗,古典音樂竟然可以如此毫無距離地讓大家一聽就懂,嚴肅與正經八百似乎不存在,由歡樂與笑聲取代了一切,大家發現原來(古典)音樂竟然是如此有趣,而且可以放肆大膽地盡情去玩弄與玩耍,因為音樂就是要打開你的心,坦然接受你所感受到的一切。

曾有人說「幽默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幽默的能力或天份,但懂得開心地笑、懂得從生活苦難中尋找歡樂因子的你,就是生活的藝術家。


延伸閱讀:誰是古典音樂接班人?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聖彼得堡愛樂─拉赫曼尼諾夫之夜

「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成立於西元1882年,當時是俄羅斯的宮廷樂團,專為貴族娛樂演出,為俄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1924年,為了紀念列寧格勒因此更名為「列寧格勒愛樂管絃樂團(Leningrad Philharmonia)」。1938年,由指揮大師穆拉汶斯基(Evgeny Mravinsky, 1903-1988)接掌音樂總監長達半世紀之久,其在位期間不只締造了樂團的厚實基礎與輝煌年代,更將之推向國際舞台,成為世界頂尖樂團之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樂團才更名為「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

Yuri Temirkanov
1988年,穆拉汶斯基逝世,在樂團成員們投票表決下,泰密卡諾夫(Yuri Temirkanov, 1938-)正式接任「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目前也兼任樂團首席指揮,而泰密卡諾夫在任的二十多年間,適逢俄羅斯政治與經濟的開放改革,因此在國際化的潮流中,也在泰密卡諾夫的積極努力下,創造了「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第二個黃金年代。由於泰密卡諾夫相當推崇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追求旋律優美化以及管絃聲部與和聲的均衡化風格,因此他的指揮詮釋也和大多數俄羅斯傳統指揮家的粗獷風格相當不同,兼具內斂細膩情感與豪邁厚實的音響效果。

Kikimora by Ivan Bilibin
「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已多次來台演出,但此次帶來的是全本俄羅斯音樂,首先登場的是李亞道夫(Anatoly Lyadov or "Liadov", 1855-1914)的交響作品《奇奇魔拉(Kikimora, Op.63)》,這是以民間傳說奇奇魔拉為靈感所創作,此曲於1910年10月在聖彼得堡舉行首演。《奇奇魔拉》的副標題為「幻想詼諧曲(Scherzo Fantastique)」,根據作曲家本人的說法,此曲描寫一個名叫奇奇魔拉的怪物精靈,被住在深山裏的魔術師撫養長大,然而魔術師的貓每天都會對著睡在水晶搖籃中的奇奇魔拉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古老故事,但奇奇魔拉要七年才會真正長大,儘管她的頭只有一個頂針那麼大,身體也只有一束稻草那麼寬。長大後的奇奇魔拉表面上從清晨到黃昏都一直紡著亞麻線紗,但腦海中卻不停地醞釀著如何對付世界的邪惡計畫,至於奇奇魔拉會如何顛覆人類世界呢,那就請聽眾們自行想像吧。《奇奇魔拉》由緩慢寧靜的序奏開始,曲中英國管的獨奏彷彿就是那隻說故事的貓,而鋼片琴則象徵著奇奇魔拉所睡的水晶搖籃,整首曲子充滿了奇異有趣的畫面與幻想氛圍,非常適合小朋友聆賞。(註:奇奇魔拉在傳說中,是一種居住在人類爐灶或地窖中以捕食老鼠為食的怪物,通常以女性形象出現,會製造噪音擾亂人們生活。)

第二首是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No.1 in E-flat Major, Op.107)》,由同樣出生於聖彼得堡的新生代大提琴家馬斯列尼可夫(Dimitri Maslennikov, 1980-)擔任主奏,其詮釋平實、遊刃有餘。而提及俄國本土作曲家與「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的淵源,可從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談起,因為在其過世前六天,柴可夫斯基還親自指揮「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首演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悲愴交響曲(Symphony No. 6 "Pathétique" in b minor, Op. 74)》,之後,包括蕭士塔高維契與普羅高菲夫(Sergey Prokofiev , 1891-1953)等多位俄羅斯作曲家的許許多多作品都是由「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來首演,其中,蕭士塔高維契一生所創作的十五首交響曲中,幾乎都是由「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進行世界首演,不僅如此,他更將《第八號交響曲(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Op.65)》獻給這個樂團。

泰密卡諾夫的指揮風格於下半場的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第二號交響曲(Symphony No.2 in e minor, Op.27)》 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此闕交響曲本有著巨大能量的熱情與深情浪漫的特質,而在泰密卡諾夫的的指揮下,「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不僅呈現出濃郁的俄羅斯風情,更有著拉赫曼尼諾夫敏感豐富的心靈特質,讓人彷彿做了一場絢麗多彩的異國之夢。


延伸閱讀:泰密卡諾夫與聖彼得堡愛樂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羅梅洛吉他四重奏

當今古典吉他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族,莫過於來自西班牙的羅梅洛(The Romeros)了,因此也有人稱他們為吉他界的「皇族」,德國《萊比錫人民報(Leipziger Volkszeitung)》更形容「羅梅洛家族之於古典吉他,正如同世界三大男高音之於歌劇」,因此不論是吉他愛好者或是古典音樂的聽眾,相信都多多少少聽過羅梅洛家族的經典錄音版本,2014年適逢貝貝‧羅梅洛(Pepe Romero, 1944-)七十大壽,特地率領「羅梅洛吉他四重奏(Romero Guitar Quartet)」來台獻藝。

Romero Guitar Quartet (第二代)
而「羅梅洛吉他四重奏(Romero Guitar Quartet)」的歷史要從大家長塞雷多尼歐‧羅梅洛(Celedonio Romero, 1913-1996)談起。塞雷多尼歐‧羅梅洛雖然出生於古巴,但父親是西班牙建築師。塞雷多尼歐從小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曾進入馬德里皇家音樂學院(The Madrid Royal Conservatory)就讀,之後並師事「近代吉他之父」泰瑞加(Francisco Tarrega, 1852-1909)的學生佛迪(Daniel Fortea, 1878-1953)與知名作曲家圖瑞納(Joaquin Turina, 1882-1949 ),22歲時在馬德里舉行個人獨奏會,遂聲名漸起。

西元1958年,塞雷多尼歐‧羅梅洛與長子塞林‧羅梅洛(Celin Romero, 1936-)、次子貝貝‧羅梅洛以及么兒安傑‧羅梅洛(Angel Romero, 1946-)等四人,用少見的吉他四重奏形式,共同組成了「羅梅洛吉他四重奏」,之後更以精湛的演奏技巧與詮釋征服全世界樂迷的心,也吸引作曲家托羅巴(Federico Moreno Torroba, 1891-1982)、羅德利果(Joaquin Rodrigo, 1901-1999)與帕洛莫(Lorenzo Palomo, 1938-)等人紛紛為其創作吉他音樂,尤其是西班牙國寶級作曲家羅德利果和羅梅洛家族的淵源非常深,羅德利果於1966年為雙吉他所寫的《牧歌協奏曲(Concierto Madrigal for 2 Guitars and Orchestra)》就是由貝貝‧羅梅洛和安傑‧羅梅洛於1967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舉行首演。此外,羅德利果也在1967年特別為羅梅洛家族創作了四把吉他合奏的《安達魯茲協奏曲(Concierto Andaluz)》。

1990年,安傑‧羅梅洛離團,由塞林‧羅梅洛的兒子塞林諾‧羅梅洛(Celino Romero)遞補叔叔的位子,而在1996年,塞雷多尼歐‧羅梅洛逝世後,安傑‧羅梅洛的兒子利托‧羅梅洛(Lito Romero)也代爺爺上陣,組成了第二代的「羅梅洛吉他四重奏」,半世紀以來,羅梅洛家族祖孫三代不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錄音,其巡迴世界演出更超過三千場,為古典吉他領域寫下了歷史新頁。

Romero Guitar Quartet (第一代)
「羅梅洛吉他四重奏」此次來台演出曲目包括:選自作曲家恰皮(Ruperto Chapi, 1851-1909)《鬧事者(La Revoltosa)》中的〈前奏曲(Preludio)》、鮑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 1743-1805)《第四號吉他五重奏(Guitar Quintet No.4)》當中的〈序奏(Introduction)〉與〈方當果舞曲(Fandango)〉、托羅巴的《版畫(Estampas)》、貝貝‧羅梅洛所創作的《加的斯到哈瓦那(De Cadiz a la Habana)》以及基梅內斯(Gerónimo Gimenez, 1854-1923)的《路易斯‧阿隆索的舞蹈(El baile de Luis Alonso)》,合奏中四人皆展現高度的默契與技巧,並重視聲部的均衡和諧。

此外,塞林‧羅梅洛則是獨奏了魏拉‧羅伯士(Heitor Villa-Lobos, 1887-1959)的《第一號前奏曲(Preludios No.1)》與《第三號前奏曲(Preludios No.3)》。貝貝‧羅梅洛也演奏阿爾班尼士(Isaac Albeniz, 1860-1909)《西班牙組曲(Suite Espanola)》中的〈亞斯突尼安的傳說(Asturias-Leyenda)〉、〈塞維亞舞曲(Sevilla)〉,貝貝‧羅梅洛也與塞林‧羅梅洛二重奏《格拉納達(Granada)》這首曲子。

而第三代的塞林諾‧羅梅洛則演奏塞雷多尼歐‧羅梅洛的《安達魯西亞組曲(Suite Andaluza)》〈幻想曲(Fantasia)〉中的「第一號舞曲Dance No.1」,也與利托合奏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12首西班牙舞曲(12 Danzas Espanolas)》中的〈第二號舞曲「東方」(Dance No.2  "Oriental")〉與〈第五號舞曲「安達魯茲」(Dance No.5 "Andaluza")〉。

綜觀此次「羅梅洛吉他四重奏」所帶來的作品,皆是古典吉他界重量級的曲目,因此對於吉他愛好者與學習者來說,都是一場非常棒的經驗觀摩。只見老一輩的羅梅洛們(塞林與貝貝),未受年齡太多的限制,充分展現了豐富音色、技巧與音樂性,也是年輕一代的羅梅洛們(塞林諾與利托)所要繼續修練的,但新一輩的羅梅洛們卻也表現了強大的企圖心與灌注新的思維想法,讓第二代的「羅梅洛吉他四重奏」呈現出與時俱進的變化性,未來,羅梅洛家族會如何繼續發揚古典吉他音樂,就有待樂迷共同期待與支持了。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普雷小提琴獨奏會

法國知名小提琴家吉拉德‧普雷(Gerard Poulet, 1938-)與長期鋼琴伴奏搭檔──來自日本的鋼琴家川島余理(Yori Kawashima)連袂來台舉行小提琴獨奏會,帶來純正法式浪漫琴音。

Gerard Poulet
而這位被波蘭裔墨西哥小提琴大師謝霖(Henryk Szeryng, 1918-1988)視為法比學派傳人的吉拉德‧普雷,出生於法國音樂世家,父親加斯頓‧普雷(Gaston Poulet, 1892-1974)為著名指揮家與小提琴家。吉拉德‧普雷11歲就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就讀,次年在評審們一致通過下,以小提琴演奏第一名畢業,而在18歲那年,也就是1956年,榮獲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Paganini Competition)首獎,之後長期任教巴黎高等音樂院與巴黎音樂院(Paris Conservatoire),而自2005至2009年之間,也受邀擔任日本東京藝術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的教授。

此次普雷來台演出曲目,包括法國作曲家普朗克(Francis Poulenc, 1899-1963)的《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Op.119)》,此曲創作於1942-43年間,根據西班牙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9-1936)的詩作所啟發而創作,因此也有「追憶 F. G. 羅卡(A la memoire de Federico Garcia Lorca)」之副題,作曲家並獻給法國女性小提琴家奈芙(Ginette Neveu, 1919-1949)。這首作品共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為節奏多變「有魄力的快板(Allergo con fuoco)」,第二樂章為充滿西班牙異國風情「慢且安靜的間奏曲(Intermezzo. Tres lent et calme)」,第三樂章是充滿戲劇化個性「悲傷的急板(Presto tragic)」。此曲擁有豐富善變的節奏與和聲,相當不好詮釋,但普雷卻能以精確的音準和技巧完美地呈現這首個性鮮明的作品。

Gaston Poulet
而普雷接續演奏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六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6 in A Major, Op.30-1)》,下半場的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無言歌(Vocalise, Op.34-14)》與《帕格尼尼主題變奏狂想曲第18段變奏(Varation 18 'Andante cantabile in D flat Major' from " The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以及貝多芬《第七號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7 in c minor, Op.30-2)》,都讓人驚豔這位小提琴大師豐富的內涵詮釋與無可挑剔的技巧。

令人訝異不已的是,普雷雖身形較為清瘦,但神采奕奕,且超過七旬之高齡,但駕馭琴弓遊刃有餘,琴音響亮清晰,每個音符皆清楚到位,絲毫不馬虎,絕對不輸給年輕或壯年小提琴家,其體力與耐力讓人印象深刻,讓人完全佩服地五體投地。而更讓人折服的是普雷在音樂性的掌握上,果然是一氣呵成、經驗老成,其擁有天才式的直覺,因此無論在樂句結構分析上或是技巧詮釋上皆渾然天成、自然不露痕跡,他的法式音色溫暖厚實,不過份理性,也絕不濫情,聽他琴音娓娓道來,會讓你的心服服貼貼,令你陶醉不已,絕對是值得推薦的一代小提琴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