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馬德里

商店櫥窗
馬德里(Madrid)為西班牙首都與最大都市,內有曼薩萊斯河(Manzanares)流經其中,自古以來森林蒼鬱,是為水草豐美之地。

馬德里城約始建於西元九世紀,為摩爾人(Moor)於邊境貿易站馬格利特(Magerit)舊址上所發展而成的城市,而「馬格利特」原意即「水豐之地」。

十五世紀前,馬德里由阿拉伯人統治,十五世紀時才被天主教勢力所收復,1561年,國王菲利浦二世(Felipe II, 1527-1598)將首府由華拉都列(Valladolid)遷入於此,此後馬德里便迅速發展逐漸成為西班牙帝國之中心。

現今的馬德里則擁有新舊兼陳之多樣風貌,既是政經與文化中心,也是觀光重鎮。馬德里的市街多以石磚鋪設,不時可見優雅的古建築巍然矗立,充滿濃郁之古都風韻,而現代化大樓林立的大馬路、公園與人聲頂沸的商場,則是新城市之面貌。
 

太陽門廣場

馬德里市約略可分為三區,舊市街的狹小道路仍可見舊時代風情,漫步其中別有一番景緻,其中心為「太陽門廣場(Puerta del Sol)」,也是市民主要的休憩聚會地點,此外,由市長大道至市長廣場一帶則有許多小吃店與餐館,可供觀光客恣意品嚐在地美食。

馬德里也是購物天堂,各式商店可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而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掛滿各種火腿的火腿商店,排放得整齊乾淨,不僅讓人食指大動,想進去試吃,也使得火腿們彷彿成為一個個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大大降低了視覺上的恐懼感。

對曾學過佛朗明哥舞、熱愛佛朗明哥舞的我而言,來到西班牙一定得逛佛朗明哥舞衣專賣店,而我也在太陽門附近終於找到了一家規模不小的舞衣專賣店「Maty」 ,店內陳列了各種芭蕾舞衣與佛朗明哥舞衣與飾品配件,讓人眼花瞭亂、愛不釋手,但單價卻不便宜,由於在西班牙,佛朗明哥舞衣專賣店其實不如想像中好找,因此也讓我荷包大失血。


舞衣專賣店「Maty」之外觀


美味的西班牙火腿舉世聞名

馬德里也是此次西班牙之旅的終站,帶著許多美好回憶的我,在馬德里機場中萬般離情不捨,並許下再度造訪之心願,也許下次再見到西班牙,便能窺得已峻工之「聖家堂」全貌。

馬德里機場內波浪狀屋頂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走過1/4世紀的執著

人生能有幾個25年?要如何為25年以來的自己打分數?又要如何才能為25年的軌跡留下完美的註解?台灣小提琴家蘇顯達在過去25年來,選擇在所愛的領域上全心無悔的付出、力求登峰造極,今年則舉行「走過1/4世紀的執著─自法返國25週年小提琴獨奏會」於全台巡迴演出,並邀請台灣鋼琴家李芳宜(Fang-Yi Lee)擔任伴奏,期盼能與音樂愛好者共同見證在音樂世界中這些年一路走來的收獲。

蘇顯達(Shien-Ta Su)為土生土長台南人,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西元1986年畢業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並獲得「高級小提琴及室內樂獨奏家文憑 (Diplome Superieur de Concertist de Violin et Musique de Chambre)」,之後亦擔任母校樂團首席,也曾考取巴黎市已有百年歷史的「拉穆盧音樂會管絃樂團(Orchestre des Concerts Lamoureux)」。

蘇顯達亦為小提琴大師謝霖(Henryk Szeryng, 1918-1988)與普雷(Gérard Poulet, 1938-)的弟子,自法返國後即受到矚目,一直活躍於台灣樂壇中,多年來不僅擔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Taipei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首席,每年舉辦、參與多場音樂會演出外,目前也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音樂系主任以及管絃與擊樂研究所、音樂學研究所長,此外,他也是台北愛樂廣播電台(Philharmonic Radio Taipei)「迷人的小提琴」的節目主持人,而難得的是身兼職業小提琴家與繁忙的教職等工作,蘇顯達皆能如魚得水、表現亮麗,除了無比的體力、耐力與努力外,熱情就是他最大的動力來源,而適逢2011年為其自法返台25週年,因此特地舉辦巡迴全台六場小提琴獨奏會,與樂迷分享多年來的音樂成果。

蘇顯達以技巧難度聞名的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夏康」(Partita No.2 "Chaconne" For Violin Solo)》作為「走過1/4世紀的執著」台北場音樂會的第一首曲目,而如此重與艱深的曲目,通常演出者一般不會安排在第一首來進行,這也讓人意識到蘇顯達隨時處於「準備好」的狀態中。音樂會準時開始時,蘇顯達以一把於1709年所製作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維奧悌─瑪麗‧霍爾(Viotti-Marie Hall)」搭配海菲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曾使用過的弓,高揚出厚實溫暖的樂音,此琴也是「奇美文化基金會(Chi Mei Culture Foundation)」眾多收藏品之一,而巴哈32段變奏的《夏康舞曲》在蘇顯達手中,散發出時而安穩莊重、時而精準犀利的充沛能量。

郭芝苑(Chih-Yuan Kuo)
今年已屆90歲高齡的台灣作曲家郭芝苑(Chih-Yuan Kuo, 1921-)《寫給小提琴與鋼琴的三首小品(3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是由其管絃樂作品〈夜深沉〉、〈台灣旋律〉與〈車鼓舞〉所改編,並結合台灣民間傳統音樂精髓來呈現,如〈夜深沉〉運用京劇中虞美人與楊貴妃舞劍的樂段,極富傳統戲劇色彩;〈台灣旋律〉則前、後段將高甲調與南管旋律巧妙置入,並將小提琴善於吟詠的特性充份發揮;而〈夜深沉〉則擁有車鼓弄的詼諧躍動個性,並以小提琴的撥奏、顫音以及短裝飾音與鋼琴相互應和,充滿活潑熱鬧的情緒,而蘇顯達精確地將三首小曲中不同的元素與風格完美地呈現,使得曲子飄散著濃郁道地的台灣味。

上半場最後一首為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完成於1917年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G Minor)》,此曲也是德布西在病痛纏身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之中所留下的天鵝之歌,全曲分為「活潑的快板」、「間奏曲」與「活潑的終曲」三個樂章,而此作品在蘇顯達的詮釋下,將曲子之內涵剖白理析至渾然天成之境,除了讓人不斷地驚喜與激賞外,也是我所聽過最棒的此曲版本,此外,其拉奏過程彷彿將德布西晚年心境置於鎂光燈下讓人一目瞭然,且無論是作曲家或是演奏者,都將自己的心靈誠實、毫不保留地呈獻讓聽眾看清楚,蘇顯達重現與建構了一個真誠透明的世界,任人漫步遨遊其中。

音樂會下半場首先由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的《小提琴奏鳴曲「遺作」(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Posthumous")》登場,此曲因僅單樂章,因此有「遺作」之別名,為拉威爾22歲時所創作,而蘇顯達帶出曲中溫和流暢的氣息,讓人聯想到在巴黎風和日麗午后的咖啡座上,一名優雅的紳士正享受著悠閒的美好時光。

蕭泰然(Tyzen Hsiao)
而台灣作曲家蕭泰然(Tyzen Hsiao, 1938-)的《冥想曲(Meditation)》則接續了這浪漫的幻想氛圍,優美的旋律讓心中的花朵一一地綻放開來,早已分不清是置身於法國還是在台灣遼闊的花田之中,待睜開雙眼,此時迎面襲來又是南台灣海風,一首《夢幻的恆春小調(Fantasy Heng-Chhun Melody)》更將人吹薰得陶陶然,這是家鄉才能給予的熟悉感與安全感,讓人全然放鬆與安心地進入寧靜的《D大調夜曲(Nocturne In D)》中,並擁抱著溫柔的餘韻,飄飄然於閃爍星空中。

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寫於1918年的《E小調小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E Minor)》則是艾爾加家在鄉間療養、大病初癒後的創作,因此帶有些許英式田園風格,而蘇顯達則以中庸的風格,娓娓拉奏出三個樂章,並帶有一股清雅細膩的恬適情感。

安可曲則演奏了蕭泰然的《出外人(The Sojourner)》,此一小品旋律誠摯深情,在蘇顯達的詮釋下動人心絃,讓人一聽難以忘懷,難怪蘇顯達曾說「蕭泰然的音樂曲境只有『刻骨銘心』四個字可以形容」。此外,艾爾加《善變的女人(La Capricieuse)》則以節奏的變化帶來俏皮的活潑感,最後是海菲茲改編自墨西哥作曲家龐賽(Manuel Ponce, 1882-1948)的《小星星(Estrellita)》,而整場音樂會就在優美的旋律中劃下休止符。

蘇顯達與李芳宜於音樂會後酒會中開香檳慶祝

於此次音樂會中,蘇顯達的表現比以往更加成熟精粹,並在理性的風格中帶有溫柔細膩的情感,正如同他的為人處世般,心胸寬闊、誠懇踏實、善良溫暖,處處為他人著想,也總能讓人感動,而一路走來這25年的音樂演奏生涯,蘇顯達不僅展現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也為人間建築了一座美麗的音樂花園,園中所綻放的花朵都有著愛與溫柔的色彩,而每一朵花朵也代表著被他所影響與感動的人們。

李芳宜、蕭泰然與蘇顯達於酒會中合影

因為有熱情有執著,人生才有各種的挑戰與可能,而一場美麗的音樂會讓人感動的不只是因為音樂的美好,更是因為感受到無數顆熱愛生命的心一起怦然跳動所交織成的聲響。









延伸閱讀:蘇顯達─來自巴黎星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