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普拉多美術館

若到馬德里(Madrid)參訪只能去一個地方,那首選一定是「普拉多美術館(Museo del Prado)」。「普拉多美術館」不僅是馬德里最著名的觀光景點,更為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其館內收藏大多是西班牙歷代皇室之珍藏,除集合西班牙各畫派之名作外,也包含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等時期重要畫家之代表作,而多達三萬餘件的館藏品中,就有三分之一是屬於西班牙畫派的作品,難怪西班牙人會自豪地說:「若想充分了解提香、波希與魯本斯,就必須到西班牙來;但若想要給予西班牙繪畫正確的評價,則只需留在普拉多」。

普拉多美術館參觀大門

普拉多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哥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與委拉斯蓋茲(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以及荷蘭畫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作品的美術館,此外,埃爾‧葛雷柯(El Greco, 1541~1614)、提香(Tiziano Vecellio, 1490-1576)、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 1669)、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與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等歐洲著名畫家的創作也林列於此,而委拉斯蓋茲不僅將自己的名作獻給普拉多,更以一流的鑒賞力為這座美術館蒐集了許多義大利名家之作。

關於「普拉多美術館」成立之淵源,最早可追溯至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 1716-1788),而喜愛科學和藝術的他曾頒賜一座皇室建築來設立「皇家聖費迪南美術學會(Real Acedmia de Bellas Artes de San Fernando)」,同時也下令於皇家修道院牧場中開設植物園,並在旁邊建立博物館,因此西班牙建築師維蘭紐瓦(J. de Villanueva, 1729-1811)便於西元1787年銜卡洛斯三世之命,設計自然科學博物館,建築工程曾因戰爭而一度中輟,直到1811年維蘭紐瓦去世時再度動工,並 改稱為「皇家美術館」。

哥雅雕像
1819年11月9日,「皇家美術館」正式開放,1868年再改稱成「國立普拉多美術館」,因此「普拉多美術館」多年來也一直被視為皇家的附屬博物館。

因此「普拉多美術館」收藏品多以哈布斯(Habsburg)與波旁(Bourbon)兩王朝之收藏為主體,此外,增購與捐贈品也是數量逐漸增加的原因,其中以西班牙派作品數量最多,其次為義大利派。而「普拉多美術館」正門也豎立著委拉斯蓋茲之青銅雕像。

「普拉多美術館」為長型建築,主體由三部分構成。北部的圓亭是由愛奧尼克(Ionic)風格的美麗柱子所撐起之拱形建築,南部與植物園相連,是西班牙新古典主義風格之代表。而普拉多更是少數可讓遊客使用相機拍攝畫作的展館但不能用閃光燈

「普拉多美術館」收藏中三位西班牙重要畫家為葛雷柯、委拉斯蓋茲與哥雅,其中又以哥雅的作品最多,其收藏為世界之冠。葛雷柯為西班牙近代繪畫的開拓者,以宗教畫與人物畫像聞名,而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藝術泰斗的委拉斯蓋茲,為西班牙宮廷畫家,而哥雅也曾擔任宮廷首席畫家,其揭露政治與社會現實之畫風,不僅為十九世紀歐洲重要畫家之一,更影響往後之印象畫派。

「普拉多美術館」中的鎮館之寶為委拉斯蓋茲的《宮女(Las Meninas)》。委拉斯蓋茲以畫貴族肖像聞名,這幅畫中間是西班牙小公主瑪格麗塔(Margarita Teresa, 1651-1673),而她的侍女、侏儒弄臣與僕人則隨侍在側,此外,畫中後方有一面鏡子,鏡中反射出國王菲利浦六世(Philip VI, 1605-1665)與皇后之身影,鏡子右邊有一扇門,有一個人站於樓梯上,好像要走出房間,又像是要準備進入房間,而左邊的畫家則是委拉斯蓋茲本人,正朝向觀賞者在繪畫,而這樣奇妙又神秘的空間安排,使得觀畫者與畫中人物彷彿處在同一空間相互對望,且無論觀畫者站於畫之右邊或左邊之任何角度,但能感覺到畫中幾乎所有的人正在凝視著觀畫者。

Diego de Velazquez《Las Meninas》(1656)

委拉斯蓋茲為公主瑪格麗塔畫下多幅肖像,其中《穿白衣的瑪格麗塔(Infanta Margarita Teresa In White Dress)》也曾來台灣在故宮展出過。

Diego de Velazquez《Infanta Margarita Teresa In White Dress》(1656)

委拉斯蓋茲也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最崇拜的畫家之一,《宮女》這幅作品更深深影響了畢卡索,畢卡索曾臨摹此畫據說不下44次,而目前有關模仿及重新翻作這幅畫的眾多作品,大多收藏在巴塞隆納(Barcelona)的「畢卡索美術館」中。

Pablo Picasso《Las Meninas》(1957)

葛雷柯本名為多明尼柯士‧底歐多柯普洛斯(Domenikos Theotocopoulos),為希臘(Greece)克里特島(Grete)之堪底亞(Candia)人,25歲左右時至義大利威尼斯(Venice)進修,受教於提香門下,後來到西班牙托雷多(Toledo)發展,因此被稱為 El Greco (意即「希臘人」)。據說葛雷柯18歲時已是極有前途的畫家,其青年時代生活於神秘主義氣氛中,而此種神秘主義傾向,也影響了他的繪畫風格。據說有一次他的摯友克婁維歐(Clovio)來訪,看見葛雷柯坐在層簾低垂的陰暗房間裏,一動也不動,克婁維歐形容「他並沒有睡著,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裏」,我邀他出去散散步,葛雷柯反而說:「陽光會擾亂我內心的光」。

El Greco《The Knight With His Hand On His Breast》(1580-1585)

葛雷柯在西班牙最早的作品,就是為托雷多的「聖多美教堂(Iglesia de Santo Tomé)」所繪的五幅祭壇畫。而「普拉多美術館」所收藏的《騎士的手在他的乳房上(The Knight With His Hand On His Breast)》,即為格雷柯之自畫像。格雷柯畫作之特色為人物與景象之比例皆與原形不符,人之身體常被變形得極為瘦長,因為格雷柯認為「矮小是所有造型中最糟的條件」,另外,在格雷柯畫中也常看見人物站立在較低之地面,並以廣闊天空為背景,代表人類超越世俗、渴望天堂之願望。

El Greco《The Holy Trinity》(1577)

哥雅雖然也是宮廷御用畫家,但與皇室的關係卻不是很好,後來因病失聰,再加上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攻占西班牙等打擊,因此造成晚期畫風趨於黑暗,即所謂的「黑色繪畫時期」,哥雅將市井小民的無奈與戰爭的無情,以寫實的方式呈現,其所用色調極為深沉晦暗,而所描寫的情景更令人怵目驚心。

Francisco de Goya《Prometheus Bound》(1808)

而哥雅其著名的姐妹畫作《裸體的瑪哈(The Naked Maja, 1797-1805)》與《穿衣的瑪哈(The Clothed Maja, 1797-1805)》,兩幅畫之構圖、場景、姿態皆一模一樣,模特兒也是同一人,唯一的差異就是一幅是裸體,一幅則是著衣。據說畫中主角為哥雅的情人阿爾芭公爵夫人(Duchess of Alba, 1762-1802),她在宮廷中以美貌和古怪性格著稱,阿爾芭比哥雅小16歲,兩人於1795年相識,直到阿爾芭逝世為止,一直與哥雅維持著親密之關係。

Francisco de Goya《The Clothed Maja》(1797-1805)

相傳當初哥雅受阿爾芭公爵夫人之邀為其繪製畫像,由於兩人長時間共處,因此愛苗滋生,蜚語流言也跟著傳出,就在哥雅專心繪畫《裸體的瑪哈》時,有一天哥雅接獲消息,原來是阿爾芭公爵要來檢視畫作進度,並釐清緋聞傳言之真實性,哥雅意識事態之嚴重性,便連夜趕畫另一幅《穿衣的瑪哈》,來應付並平息此一風波。

Hieronymus Bosch《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The Exterior (1480-1505)


而參觀「普拉多美術館」另一不得不看的畫作,即波希的《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此為一幅三式作品,可以闔起也能打開,闔上時表現的是《創世紀》第三天,即上帝創造陸地與海洋,波希將地球畫成透明球體,而打開外封扉也呈現宗教之主題,即「神創造人」之原罪(左)由來到「人類墮落」 的過程(中),以及犯下七原罪後果的「地獄場景」(右)。

Hieronymus Bosch《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1480-15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